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吴建绍 朱志煌 李雷斌 杨求华 钟建兴 方民杰 陆振
   2018, 40 (4): 249-257.  
摘要118)      PDF (2936KB)(412)    收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水体细菌种群结构特征,并比较养殖患病(溃疡症)的双斑东方鲀的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与健康的之间的差异,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双斑东方鲀细菌性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细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目为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硫发菌目(Thiotrichales)、红细菌目(Rhodobacterales)、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弧菌目(Vibrionales),优势细菌科为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硫发菌科(Thiotrichaceae)、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交替假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患病的和健康的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种类组成相似度高,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无较大差异,在同一分类水平上各细菌群落丰度占比差异显著;二者核心微生物(属)的差异明显,健康的循环水养殖水体核心细菌群落以Polaribacter属为主;患病的循环水养殖水体核心细菌群落以弧菌科的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为主,而发光杆菌属和弧菌属的多数种类属于病原菌或条件致病菌。双斑东方鲀患病(溃疡症)与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弧菌属丰度占比高有关。该研究结果对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细菌性病害的监测、预警、诊断及管理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6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 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吴建绍 李雷斌 朱志煌 钟建兴 游剑涛
   2017, 39 (6): 455-462.  
摘要128)      PDF (867KB)(732)    收藏
在水温(27±1)°C、盐度25±1、PH值为7.90~8.10、溶解氧>6.00 m g/L条件下,采用静水法进行了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戌ニ醛、敌百虫、乙酸铜等6 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幼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戌ニ醛、敌百虫和乙酸 铜对双斑东方純幼鱼半致死浓度(24、48、72、96 h ) 分别为(1.88、1.84、1.76、1.75 mg/L)、(23.30、22.55、20.34、19.50 mg/L)、(11.27、7.06、6.38、5.57 mg/L)、(9.25、9.03、 7.03、5.48 mg/L)、 (16. 85、14.19、10. 23、7.92 m/L) 和 (10.54、8.78、6.13、5.4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3、6.34、0.83、2.58、3.02和1.83 mg/L。双斑东方純幼鱼对6种药物耐受能力的强弱依次为:聚维酮碘>敌百虫> 戌ニ醛> 乙酸铜> 甲醛> 高锰酸钾。实际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药物安全浓度控制药物的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免疫荧光层析快速检测河豚毒素的研究
苏捷 钟建兴 李雷斌 吴靖娜 刘智禹
   2016, 38 (6): 460-465.  
摘要127)      PDF (2350KB)(686)    收藏
本研究利用自制的河豚毒素荧光免疫层析检测卡对河豚毒素进行快速定量检测,并分析其稳定性、灵敏度、趋势线拟合程度及检测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的河豚毒素荧光免疫层析检测卡变异系数为0.124,拟合方程相关系数r2值为0.995 5,检测卡的检测范围为2~600 ng/mL,可以满足对河豚毒素快速定量检测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4. 双斑东方鲀亲鱼、受精卵、胚胎及仔稚幼鱼毒性研究
李雷斌 钟建兴 苏捷 刘波
   2016, 38 (4): 295-301.  
摘要75)      PDF (683KB)(352)    收藏
采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制的“河豚毒素半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在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过程中,对不同繁殖群体亲种,不同繁殖群体交配所得受精卵、胚胎及仔稚幼鱼的河豚毒素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繁殖群体亲鱼组织器官毒性差异大,亲鱼眼珠、精巢为阴性,皮肤、肌肉、肝脏、卵巢呈现不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16.2%、40.5%、40.5%;养殖繁殖群体亲鱼皮肤、肝脏为阳性,野生繁殖群体亲鱼肝脏和雌性性腺河豚毒性阳性检出率比养殖繁殖群体亲鱼高;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受精卵河豚毒素为阳性,早期胚胎为阳性、后期胚胎为阴性;养殖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受精卵、胚胎河豚毒素皆为阴性;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稚鱼河豚毒素为阳性,早期幼鱼为阳性、后期幼鱼为阴性;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鱼河豚毒素为阴性,稚鱼、早期幼鱼为阳性,后期幼鱼为阴性;养殖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稚鱼河豚毒素皆为阴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5. 双斑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杂交育种研究初报
钟建兴 李雷斌 刘 波 方民杰 郑惠东
   2016, 38 (4): 263-272.  
摘要97)      PDF (11806KB)(348)    收藏
为获得具有杂交优势东方鲀苗种,开展了双斑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杂交组、对照组人工繁殖及育苗;正交组(SH)、反交组(HS)胚胎发育观察;杂交组、对照组幼鱼耐高温试验。结果表明:正交组、反交组、双斑东方鲀子一代对照组(SB)、红鳍东方鲀子一代对照组(HQ)卵受精率分别为95.6%、93.5%、96.0%、89.5%,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92.2%、80.6%、89.4%、79.9%,室内育苗成活率分别为28.4%、18.7%、27.5%、19.2%;正交组(SH)池塘生态培育成活率为18.3%;在18.0~20.0℃水温条件下,正交组(SH)受精卵经132 h孵出仔鱼,反交组(HS)受精卵经164 h40 min孵出仔鱼;在28.0~35.0℃水温条件,反交组(HS)、对照组(HQ)幼鱼不能存活,正交组(SH)、对照组(SB)幼鱼正常生长;杂交子代生物学特性与母本相近,正交组(SH)可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推广养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赤点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杂交F1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能的研究
李雷斌 钟建兴 黄种持 郑乐云 许朝晖
   2015, 37 (2): 148-152.  
摘要126)      PDF (898KB)(904)    收藏
以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为母本,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子一代的形态和生长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一代的生长趋势接近父本云纹石斑鱼,体型和体色接近母本赤点石斑鱼,在室内可以正常越冬。云纹石斑鱼♂与赤点石斑鱼♀进行经济型杂交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云纹石斑鱼♀与赤点石斑鱼♂杂交的初步研究
李雷斌 钟建兴 郑乐云 许朝晖
   2013, 35 (6): 455-459.  
摘要142)      PDF (3085KB)(1018)    收藏
为石斑鱼种间杂交经济型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以云纹石斑鱼为母本,赤点石斑鱼为父本进行种间远源杂交,对杂交子一代的生长及越冬作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取得杂交受精卵,受精卵的受精率 、孵化率均在90%左右,杂交子一代比对照组仔鱼畸形率高;杂交子一代的生长趋势接近母本云纹石斑鱼,体色接近父本赤点石斑鱼,在室内可以正常越冬。云纹石斑鱼♀与赤点石斑鱼♂进行经济型杂交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5个尼罗罗非鱼群体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钟建兴
福建水产    2012, 34 (5): 349-353.  
摘要848)      PDF (2644KB)(825)    收藏
采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吉富尼罗罗非鱼群体(GF)、尼罗罗非鱼群体Ⅰ(NLⅠ)、尼罗罗非鱼群体Ⅱ(NLⅡ)、尼罗罗非鱼群体Ⅲ(NLⅢ)和尼罗罗非鱼群体Ⅳ(NL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81个ISSR 引物对五个尼罗罗非鱼群体进行扩增,15个ISSR 引物获得多态片段。根据Nei’s 遗传距离矩阵构建了五个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关系树状图。UPGMA聚类图表明:NLⅢ群体和NLⅣ群体最先聚在一起;其次二者再与GF群体聚在一起;NLⅠ群体与NLⅡ群体聚在一起。分析结果显示:GF群体与其他4个罗非鱼群体区分较明显;用UBC835扩增的500 bp片段为GF所特有,可作为区别GF和其它尼罗罗非鱼的分子标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真蛸人工繁殖及受精卵孵化技术研究初报
钟建兴
福建水产    2011, 33 (5): 39-42.  
摘要1184)      收藏
摘 要:真蛸为福建省近年来新兴的海水养殖优良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商品价值和产业化养殖潜景。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8年~2011年真蛸人工繁殖及受精卵孵化结果:127头雌亲蛸经强化培育,共有77头产卵,获卵194万粒,孵出143.4万头浮游幼体。雌亲蛸获产率46.2%~86.7%,卵子受精率75.6%~91.8%,受精卵孵化率77.9%~95.0%。在20.0℃~22.5℃水温条件下,真蛸受精卵经21d~36d开始孵出,孵出后4d~6d为孵出高峰,每窝卵开始孵出至孵化结束维持10d~16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